杜玉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努力办好世界一流高等教育 —中国教育在线-凯发真人

中国教育在线
精品推荐
教育资讯

合作电话:010-62603599

合作邮箱:bianji@eol.cn

官方微博:@中国教育在线

官方微信id:eoleoleol

中国教育在线
杜玉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努力办好世界一流高等教育
2021-06-25 15:5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作者:

杜玉波

  很高兴来到华中师范大学,参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座谈会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丛书》编写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加快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与贯彻落实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华中师范大学在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下,精心准备,由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这次会议,很有意义,体现了大学及其智库的责任担当,值得肯定。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近期在考察清华大学和出席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谈三点体会与思考,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努力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这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全面提质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应然之意。高质量教育体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体系,主要体现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契合度上,体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上,体现在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上。在新发展阶段,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完成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必须把握好办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是坚持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加强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高等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个根本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办学格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发挥党组织在思想育人、引领方向、凝聚力量、创新管理等方面的旗帜作用,将“两个维护”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三全育人”的重要价值。高校要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加强党组织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育人体系,落实党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形成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使学校发展与党的建设同频共振,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教育,必须有中国特色,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广阔的时代舞台、深厚的历史底蕴、强大的前进动力,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高等教育提供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府,应体现出国家意志,服务于经济发展,放眼于民族复兴,担负起社会责任。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有选择的“请进来”、有章法的“走出去”、有目标的“深参与”,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探索符合国情的办学模式;要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分类发展,合理设置专业门类;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健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推进教育领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 作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高等学校要完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构建与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以服务国家、地方需求为亮点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协调发展、各展所长、错峰建设、对接需求的分类办学体系,完善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成果质量、影响贡献等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同时,要利用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红利,构建多元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机制,加强高校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等的深层联系,处理好办学、管理、评价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需要。

  四是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高等教育体系。进入新发展阶段,办好高等教育,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满足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提升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创新服务能力;畅通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立足学校的办学宗旨,优化育人环境,实现教育过程可持续发展;扩大教育开放,促进中外高等教育人文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优化高等教育供给结构,解决区域布局不平衡、类型层次结构不适应、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办好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高等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办好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这是我国必须答好的时代问卷。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开拓视野、兼收并蓄,扎扎实实把中国教育办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有能力、也有底气办好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当前,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世界各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流大学群体既有共同特征,又具有鲜明特色。我国只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群体,才能办好世界一流的高质量高等教育。如果说一流大学建设更多强调的是通过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内部提高高校的办学治校水平,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那么,一流大学群体建设更多体现的是通过各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变革长期以来一流大学建设中大而全、自成一体的发展思路,打破你是你我是我、相互隔绝的发展状态,从而实现各高校有所为有所不为、特色发展、错位互补、合作共享的发展态势。从实现路径上来说,既要注重存量资源的充分盘活,又要注重增量目标的高位嫁接,借助体制机制创新赋能发展,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良性竞争的发展局面。

  二是要建设一批独具优势的一流学科。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特别强调,“要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我们说,学科建设在学校处于龙头地位,学科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学科特色是学校最根本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说,办大学就是办学科,没有一流学科,就不会有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精为中心,强为重点,特为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创一流,但不能把高校人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要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在不同学科不同方面争创一流。” 因此,我们要坚持服务需求这一导向,把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科专业设置调整的前提条件,把落实国家标准作为学科专业建设的底线要求,确保学科专业自身发展的“小逻辑”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需求”。高校要增强学科设置的针对性,发掘自身的学科优势与学科特色,做强传统优势学科,做精国家急需学科,做实新兴融合学科,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发展模式,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是要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既有国际公认的标准,也有适合本国实践的特色体系。我国的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需要认真践行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价值导向,改进结果评价,扭转功利导向;强化过程评价,尊重客观规律;探索增值评价,挖掘发展潜能;健全综合评价,力避片面倾向。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和做法,对学校不再简单以升学率来评价,对教师不再简单以项目论文来评价,对学生不再简单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用人不再简单“唯名校”“唯学历”是举。要特别注重破立结合,以立促破。比如,破除“唯分数”方面,破的是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立的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点考察其综合素质,回归育人本质。破除“唯论文”方面,破的是把论文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发展晋升的核心指标,立的是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重点考察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的实际贡献,彰显价值追求。

  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为科技强国作贡献

  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实践告诉我们,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要强化研究型大学建设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贡献。”总书记的讲话,集中表达了党和国家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的殷切期望。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升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客观讲,我国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有长处也有短板,长处在于青年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短板在于基础科学领域比较薄弱,缺乏原始创新,在一些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上突破少,高质量标志性成果还不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洞察“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而不是坐而观之;要确定战略抓手而不是无所适从,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一是要坚持“四个面向”。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技联合攻关,汇聚全球资源和天下英才“合力解题”;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上来;要通过调整学科结构、搭建合作平台、创新育人载体、建立协同机制等与国家战略布局同频共振。国家每一项建设、每一个重大工程都应该有高校的身影,都应该能够看到高校的痕迹,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实现美好生活上。

  二是要培养一流人才。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培养的学生优秀不优秀。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要产出一流成果。服务国家需要是大学的使命和责任。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成果应该表现为破解世界科技前沿难题、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回答解决区域行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等多种形式,特别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搞出独门绝技。

  四是要发挥一流影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影响源自于大学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表现为对高等教育现代化趋势的引领。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推动大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突出贡献,对促进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五是办好一流本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础在本科。没有高质量的本科,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就缺乏根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应该在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投入等方面具备充足的保障,使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真正成为大学的“底色”和“第一使命”。

  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加快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办好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以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为奋斗目标,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于6月25日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座谈会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丛书》编写研讨会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凯发真人的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凯发真人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7-16 17:49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7-09 13:02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5-24 16:3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5-08 15:34
网站地图